以貌取人:厦门外烟市场的歧视性现象
在厦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,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——外烟市场的歧视性现象。外烟作为一种进口商品,因其稀缺性和特殊性,常被当作身份和地位的象征。然而,近些年来,厦门的外烟市场却充斥着一种令人担忧的趋势——“以貌取人”。
偏见与歧视:外烟零售商的“门面”之见
丽丽是一位来自外省的年轻女性,因工作原因来到厦门。近来,她想购买几盒外烟送给客户,便来到一家颇具规模的外烟专卖店。然而,当她走进店内,却遭到售货员的冷眼相待。
“外烟不卖给本地以外的人。”售货员面无表情地说。
丽丽一脸困惑,解释自己并非本地人,只是在此工作。但售货员依旧坚持自己的说法,表示“规定就是规定”。无奈之下,丽丽只好离开。
类似丽丽的遭遇并非个例。李先生,一位来自东北的商人,在厦门经商多年。近日,他想购买一些外烟作为伴手礼,却在多家外烟专卖店都碰壁。
“我们只卖给本地人。”这是李先生听到最多的回复。
售货员们似乎都有一种固定的偏见,认为外地人购买外烟不是为了自用,而是为了倒卖牟利。这种偏见不仅让外地顾客感到被冒犯,更剥夺了他们购买外烟的合法权利。
背后的利益:保护代理商利益链条
外烟市场上的“以貌取人”现象并非凭空而来。有业内人士透露,这背后隐藏着外烟代理商的利益链条。
厦门的外烟市场由几家大型代理商垄断。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,代理商会限制外烟在市外的流通。而零售商作为代理商的下游,自然会按照代理商的要求行事,只向本地人销售外烟。
这种利益链条的存在,不仅导致了外烟市场上的歧视性现象,还抬高了外烟的价格。外烟的正规进口渠道非常有限,代理商通过限制流通来制造稀缺性,从而抬高价格,从中牟取暴利。
法律真空:外烟市场缺乏监管
目前,我国的外烟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。虽然《烟草专卖法》明确规定禁止非法销售卷烟,但外烟并不属于卷烟的范畴。因此,外烟市场上的歧视性现象并不违反法律,这让零售商有了钻空子的机会。
此外,外烟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也很严重。消费者往往不知道外烟的正规进口渠道和价格,导致他们很容易被不法商家欺骗。
呼吁公平:打破外烟市场的歧视性壁垒
外烟市场上的“以貌取人”现象,不仅侵犯了外地顾客的合法权益,也破坏了外烟市场的公平竞争。为了打破这种歧视性壁垒,亟需多方共同努力:
*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外烟市场的监管,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,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性行为。
* 外烟代理商应摒弃利益垄断的思想,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。
* 消费者应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,勇于向不法商家举报投诉。
只有打破外烟市场的歧视性壁垒,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,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让外烟市场回归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小哈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kshtfc.com/1552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