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意渐浓,九龙江畔,稻田金黄,房舍错落有致,田埂边开着白色的野菊花,农户在地里劳作,阳光下稻穗、草叶泛着各色的光,好一幅秋日“丰景”图。
图为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千亩烟后稻丰收场景。漳平市融媒体中心杨钰冰摄
多年来,福建省漳平市烟草专卖局(分公司)主动服务粮食安全“国之大者”,统筹水稻生产功能区与永久烟田建设,牢固树立大农业观、大食物观,持续推进“以烟稳粮、以烟促稻”烟稻产业协同发展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大局,推动农民共同富裕。
烟稻协同,生产更高效
漳平市赤水镇烟稻种植大户刘南和正蹲在田里察看稻谷生长情况,“烟叶采收后就种下这100亩水稻,三个多月眨眼就过去,10月中旬就能开始收割。”托着沉甸甸的稻穗,刘南和喜上眉梢。
曾因土地、劳力制约只能种植10余亩,面对如今的百亩烟稻轮作规模,早就尝到规模种植甜头的刘南和,仍觉得这两年的经历似场梦。
图为赤水镇使用插秧机进行烟后稻插秧。黄慧敏摄
为进一步发挥水稻生产功能区与烟田建设综合效益,推进烟稻一体化,解决耕地非农化、非粮化问题,2022年,漳平市局(分公司)与当地农业部门对接,鼓励农户进行规模种植,共同对烟稻轮作、实用机械购置进行奖补。
数十年烟稻种植经验,加上善归纳、勤探索,刘南和是名副其实的种烟种粮好手。这一政策的出台,为他提供了扩大种植规模的契机;完善的农田设施、烟草援建水源性工程——赤水涵口水库的建成使用,解决了他的灌排顾虑。2022年,刘南和通过流转土地、复垦撂荒地,将烟稻种植面积扩大到60亩,新建2座烤房,并逐步购置起垄机、覆膜机、插秧机、收割机等多种农机,实现机械化、专业化生产。
图为烟草援建的赤水涵口水库。黄慧敏摄
“先种烟后种稻,季节无缝衔接,新能源智慧烤房既烤烟叶、又烤稻谷,农机代替人工,成本少了、效率高了、生产轻松了。”刘南和说道。此时,他的收割机、运输车、烤房早就“整装待发”,随时准备投入使用。
烟稻全程一体化的协同发展,让更多有意进行规模种植的农户有了底气,漳平烟稻种植面积从2021年1.2万亩,提升到2024年的1.7万亩,增长41.7%。
互利共赢,效益更丰硕
收完金叶收金稻,优质烟叶优质稻。烟稻轮作,让村民们的“钱袋子”更加殷实,“米袋子”更有保障。
漳平市双洋镇是传统的烟稻轮作区,轮作面积常年稳定在0.5万亩以上,村民户均收入在8万元以上。即使如吴水鸿这样在县城买了商品房、村里建了楼房的,也始终坚守着种稻的传统,他牢记着老父亲的一句话:“有钱更要有粮,不要挣钱了就不种稻”。
图为双洋镇城内村烟后稻正在收割。黄慧敏摄
“谢华安院士都说了烟稻轮作是成熟的轮作方式,烟稻水旱轮作,总体肥料省、病害少、产量高、品质好。”烟稻“五个全程一体化”的推进,让吴水鸿更加坚定实行烟稻轮作种植制度。还未收割,他地里的稻谷却基本有了买主,“一半的稻谷已被加工厂订走,剩下的稻谷,除了留足家用的,会加工成大米,供给几家快餐店,销售不成问题。”
赤水镇赤水村肖朝亮的“飞防服务”“闻名”乡里乡外。除了地里的烟稻产业外,老肖还为乡亲们提供育苗、整地、插秧、收割、“飞防”服务,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,“今年在赤水、双洋一共‘飞’了3000多亩,烟叶1000多亩、水稻2000多亩,很多人都说明年还用无人机施肥喷药。”肖朝亮计划着在兴农路上大展拳脚。
图为肖朝亮使用无人机为赤水镇赤水村烟田追肥。黄慧敏摄
“大家认识到烟稻水旱轮作在提高产质量、改良土壤等方面的好处,加上这两年烟稻轮作亩产值在6500元以上,农户种植积极性还不错,此外赤水镇每年举办的‘稻田音乐会’更是闻名漳平,带动了周边烟后稻种植。”漳平市局(分公司)产业综合体工作负责人说道。
2024年,漳平市烟稻轮作预计产稻7600吨,进一步筑牢了粮食安全、增加了农户收益、带动了产业发展。
四时具可喜,最好新秋时。九龙江畔的农人们,怀着对土地的浓厚情感,给予土地最深的敬仰,守望着辛苦耕耘后的那份踏实,迎来了又一个丰收佳节。
原创文章,作者:阿烟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kshtfc.com/29151.html